春季养肾 做这10件事就对了

栏目:文化 来源:晋中新闻网 时间:2023-11-15

春季养肾 做这10件事就对了 时间:2015-03-26   春季万物复苏,气候舒爽,这时候补充身体的元气是最合适不过啦.而且春季养肾正当道,如果现在好好保养常常会事半功倍哦,看看你今年能为自己的肾打下什么样的好基础吧!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的介绍.

你知道怎样养肾吗?

养肾一定要有的放矢,阳虚的要补阳,阴虚的要补阴.阳气虚体质的人常常畏寒,手足怕冷,饮食养生保健法的原则是多食温热,杂荤搭配,喝热粥非常合适,如羊肉粥、核桃粥、红薯粥.补肾阴针对阴虚体质:如腰酸膝软、两颊潮红、手足心热等体征,宜用山萸肉、枸杞子、冬虫夏草、西洋参、沙参等.另外,饮食上还要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品,如蔬菜、豆制品、粗粮.

"辛味食品升阳气"

认为,辛味的食品和药物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能够兴奋人体的阳气.同时春季肝火旺,容易致使肺受伤害.从五脏来说,辛味能够入肺,适当吃一点辛味食品,能够使肺的气血旺盛,从而调和肝火.

烹调放点葱姜蒜

葱、姜、蒜对人体有很好的调理保养作用.春季食用葱姜蒜,可促进食欲、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鼓动.小葱炒鸡蛋、小葱拌豆腐、蒜爆羊肉、仔姜炒鸡都是春季不错的美食.

每天吃点韭菜

韭菜是着名的温补阳气的食品视网膜病变需要多久恢复.韭菜含有挥发油、蛋白质、脂肪和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有健胃、提神、强肾等功效.

春韭为韭菜中的佼佼者,味道特别鲜美,吃法也很多样,既可佐荤菜,又可做馅料,炒菜时加些春韭,格外芳香可口.

"甘味食品生阳气"

春季是肝气最旺盛的时候,肝气过于旺盛,就会对脾胃的消化功能进行克制,从而造成消化功能着落.而甘味食品能够补益身体,又能够调和脾胃,还能和缓各种刺激性的食品、药物等对人体的伤害.

小孩子喜欢吃甜食,就是由于小孩脾胃衰弱,出于本能,适当多吃点甘味食品相当于给脾增兵,使它免受肝气的侵犯.

早饭喝碗小米粥

小米,是五谷中对脾胃的补益作用最好的食品,乃至有古代名医认为,小米汤可以代替参汤起到类似的作用,能够补脾益气,增进人体阳气的恢复视网膜色素变性哪家医院效果好.

有一点需要注意,每次熬完小米粥以后上面都会出现一层厚厚的粥油,这是最有营养的,它的滋阴效果非常好.

每天吃红枣

唐朝药王孙思邈曾说过,春季应少吃酸的食品,多吃甘味食品.

春季脾胃偏弱,胃肠的消化能力较差,而大枣可以健脾益气,养血安神,有助于人体阳气的生成.可以每天嚼着吃3~5枚大枣,或将大枣掰开后泡茶饮用.

饮茶加蜂蜜

认为,蜂蜜味甘,入脾胃2经,能补中益气、润肠通便.春季气候多变,天气乍暖还寒,容易感冒.蜂蜜含有多种矿物质、维生素,还有清肺解毒的功能,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是春季最理想的滋补品.

桑葚补肾滋阴

认为,桑葚味甘酸,性微寒,入心、肝、肾经,可以滋阴补阳,生津止渴,滋补强壮,尤其是补肾养心、补血活血、益智效果极佳.可鲜食、煎汤、入肴,也可以制成干果,煎汤、入方剂使用.桑葚还是健体美颜、抗衰老的佳果与良药,中老年人要多吃.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桑葚入胃能补充胃液,增进消化,入肠能刺激胃黏膜,促进肠液分泌,增进胃肠蠕动,因此有补益强健之功.

"梳通肝经顺阳气"

人体上腹部的中间,是胃所在的位置,两肋则是肝经经过的位置.推拿上腹部,可以有效起到疏肝健脾和胃的作用.

擦上腹部,疏肝健脾

磨擦上腹部,可以从上腹部的中间开始,两手向两侧快速摩擦,直至后面的脊背处.这样推拿,不但能够推拿到两肋的肝经,而且可以刺激中间的胃部,有效起到疏肝健脾和胃的作用.

推拿期门穴和章门穴,疏肝理气

期门穴是肝脏的募穴(脏器之气聚集的穴位),章门穴是脾脏的募穴,在经络上非常重要.推拿这两个穴位可以强健脏器.

推拿时,手放在穴位上,吸气,用手指缓缓推拿穴位干细胞治疗脑出血偏瘫的新进展,推拿10秒后吐气,吐气时放手,吸气时再刺激穴道,反复吸、吐的动作,并配合手的动作收放.

常梳发,拔阳气

《养生论》说:"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寿自高."说明了春季勤梳头对养生具有特别的意义.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

一天当中凌晨为阳气升发之时,此时梳头有醒神开窍的功效,促进人体阳气的升发.梳头的时候,可以刺激到头部的各个穴位,尤其是头顶部的百会穴,是人体位置最高的穴位,对阳气的提升具有很好的作用.

tip 1

梳头时应当从发根梳到发尾,正确的梳头方法是先从头顶顺着头发生长的方向往下梳,然后从后颈发根部位向下梳后颈部.每天梳头次数不要超过50次.

tip 2

梳头时,力度不能太轻,也不能太重,太轻不能起到刺激穴位的作用,太重又会使头皮受损.力度要适中,由轻到重,由慢到快,使头皮产生微热为好.

tip 3

如果是干性头发,梳的时候可以略微用些力.如果是油性头发,梳的时候用力越小越好,用力太大,会刺激皮脂增加分泌.

春季养生小秘方

热水泡足 保暖御风寒

春季阴寒未尽,气候多变,温差幅度很大,人体容易受寒,伤及阳气.《老老恒言.燕息》说:"春冻未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所以养阳之生气."人体的头部及上半身不但属阳,且有多条阳经循行于此,所以上半身的阳气较为旺盛,对风寒的抵抗能力较强;而下半身属阴,多条阴经循行于此,因此,下半身的阳气较之上半身来讲较为薄弱,对风寒的抵抗能力较弱.所以下半身尤其是人的双脚,是保暖的重点.常常常使用温热水泡脚,以升阳气.

子午睡好 升阳头脑清

晚上23点至清晨1点胆经最旺盛.此时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时辰,阳气开始生发.阳气生发起来,全身气血才能随之而起.子时把睡眠养住了,胆经能完成代谢."胆有多清,脑有多清".凡在子时前入眠者,晨醒后头脑清新,气色红润,反之,日久子不入眠者,面色青白,易生肝炎、胆囊炎、胆结石一类病症.因此,人在此时入眠,对一天至关重要.就是在养阳气,养好阳气对人的寿命至关重要.中午11点至13点,心经旺盛.《素问.痿论》云:"心主身之血脉".心是血液运行的动力,脉为血液循行的隧道,营血行于脉道中,全赖心的功能,使之周流全身,濡养机体.子时和午时是天地气机的转换点,人体也要重视这类天地之气的转换点.中午吃完饭以后,要小憩片刻,不要超过40分钟为好.合适养心,到下午至晚上精力充沛.如果这两个阶段不注意休息,就会加重阳气的消耗,使体内的阳气愈来愈弱.

饮食助阳 减酸宜甘味

春季阳气升发,人体新陈代谢也开始升旺盛,饮食宜选辛、甘、温之品,忌酸涩;宜平淡可口,忌油腻生冷之物.早春阳气升发,辛甘之品可发散为阳以助春阳,温食利于护阳,如葱、姜、韭、枣、花生等皆宜,但不宜食大热、大辛之食,如参、茸、附子等.春为肝气当令,肝旺则克脾,使中土衰弱,不利健康.在春季提倡多食含维生素B较多的食品和新鲜蔬菜.现代营养学认为,缺少维生素B,是引发"春困"的缘由之一.故要常吃黄绿色蔬菜,如胡萝卜、菜花、元白菜、柿子椒等,寒凉油腻之品易损脾阳,应少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