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盛夏,老年人降压知识问答
炎炎盛夏,老年人降压知识问答_
炎炎盛夏,老年人降压知识问答
二老网/2009-08-09 天气酷热,老年人一不小心,血压就会上升,从而影响到身体健康,乃至影响晚年的生活,所以降压是老年健康的1大重点。二老网编者总结以下了老年人降压方面的知识,希望对需要降压的老人有所帮助,安全渡夏。
老年高血压是威胁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在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中,高血压得病率为20%~30%。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若未得到良好控制,可引发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的伤害,引发心力衰竭、中风(卒中)及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问题1 有没有只降收缩压的药
焦点话题:很多患者收缩压高,舒张压很低,脉压差大。希望能有一种药只降收缩压,不降舒张压。
专家释疑:没有只降收缩压的降压药。
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血压值可分为两种类型:老年普通高血压(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与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年龄越大,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的得病率越高视神经萎缩还能调理回来吗,70岁以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50%以上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主要表现为收缩压高、脉压差(收缩压减去舒张压)大。这主要与老年患者存在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弹性差及血管顺应性着落有关。
很多老年人担心收缩压下降的同时,把本来已较低的舒张压再下落,乃至会低于60毫米汞柱,希望能有一种只降收缩压的药。其实,目前所有的降压药物都有下落收缩压与舒张压的作用,只是不同种类的降压药物着落二者的程度有所差异而已。一般地说利用干细胞治疗无精症,老年患者的舒张压宜控制在60毫米汞柱以上,而收缩压降至150毫米汞柱以下便可。但冠心病患者的舒张压不宜降得过低干细胞治疗脑外伤后遗症效果如何,应保持在70~90毫米汞柱,以避免影响冠状动脉供血而引发心绞痛。
问题2 高龄老人血压略偏高,该不该服药
焦点话题:八九十岁的老人,血压略高于标准,有必要服用降压药吗
专家释疑:高龄轻型高血压患者不急于用药。
高龄老年患者如能接受正确医治,与不正规治疗或不治疗的患者相比,前者中风的发生率能下降36%~47%视神经萎缩通过手术会好吗,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发生率着落20%~40%。
不过,一些血压在150/90毫米汞柱左右、无明显靶器官伤害的轻型老年高血压患者,不一定需要马上服用药物降压,可先进行基础治疗(注意劳逸结合、保持情绪稳定、每天坚持体育锻炼、戒烟、饮食平淡、减肥等)一段时间,便可有降压效果。
问题3 降压标准都是统一的140/90毫米汞柱吗
焦点话题:老年人的降压标准是否是是该比年轻人宽松些?会不会由于服用了降压药而带来其他负面问题
专家释疑:老年人的降压目标为150/90毫米汞柱以下。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大,降压难度大,故老年人降压的目标为:收缩压降至150毫米汞柱以下,如能耐受,还可进一步下降。老年患者通过医治使收缩压逐渐下降到150毫米汞柱后,犹如时有舒张压升高,应将其降至90毫米汞柱以下。值得注意的是,高血压伴冠心病者,舒张压不宜降得过低,一般降至70毫米汞柱就可以了,以避免加重心肌缺血并引发心肌梗死。合并脑供血不足或肾功能不全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也不宜降得过低,具体降压标准及医治应遵照医嘱。糖尿病患者的目标血压应下调至130/80毫米汞柱以下。24小时尿蛋白排泄量超过1克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压应控制在120/75毫米汞柱以下。
有关80岁以上高龄老年患者降压医治的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尚缺少直接资料说明着落血压对高龄老人的影响。目前认为,高龄老年患者的医治阈值可以适当提高。
问题4 服了很多药,血压为什么就是降不下来
焦点话题:用过很多降压药,效果仿佛都不太好,是血压真的降不下来,还是用药方法不对
专家释疑:老年人应选择联合用药,阶梯式医治方案。
合适老年患者的降压药有长效钙拮抗药(CCB)、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ACEI)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药(ARB)。上述降压药对收缩压与舒张压都有着落作用。其中,长效钙离子拮抗剂(如苯磺酸氨氯地平、非络地平、硝苯地平控释片等)与利尿剂(如吲哚帕胺、氢氯噻嗪等)是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的首选药物。伴糖尿病及蛋白尿的高血压患者宜选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如苯那普利、福辛普利、赖诺普利等,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药,如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等。
对大多数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说,单一用药一般没法使血压降至理想水平,应联合用药,并采取阶梯式医治方式。联合降压医治有助于提高降压疗效,同时能减少每种药物的不良反应。现已被证实有效的联合用药组合有:CCB+ACEI,CCB+ARB,CCB+利尿剂,ACEI+利尿剂,ARB+利尿剂等。
问题5 血压波动大,高的时候很高,低的时候很低,真怕降压降过了头。
焦点话题:早上血压很高,晚上血压偏低,睡觉时候更低,站立时候血压高,平躺时候血压低,血压忽高忽低。根本不知道该怎样降
专家释疑:慎重选择降压药,重视血压监测。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波动特点为24小时内的血压波动大于年轻患者。一般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为上午6点左右开始升高,一直延续到晚上,晚10点后,血压逐渐着落。同时,老年人的血压易受体位变动的影响,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较高。体位性低血压是指老年人站立3分钟后,与仰卧时的血压相比,收缩压下降20毫米汞柱以上或舒张压下落10毫米汞柱以上,可伴随头晕、眩晕、视物模糊、恶心等症状。这主要与调理血压的压力感受器功能消弱有关。
老年高血压患者应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以了解本身血压波动的规律,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降压药物。在降压医治期间,应定期丈量血压,以便随时调解用药剂量。降压药物应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缓慢下降血压。由于40%的缺血性中风产生在午夜至上午6点,故夜间血压不宜降得过低。哌唑嗪、柳胺苄心定、利血平、可乐定等降压药会加重体位性低血压,尤其是合并使用利尿剂时,老年高血压患者,特别是曾发生过体位性低血压的患者,应避免使用这些降压药。
二老网关注老年人身体健康,为老年人提供健康及生活资讯,并提供平常所需用品,希望老年人能够安享晚年,幸福快乐。
下一篇:关注:如何看待让老人住猪圈的儿媳?
上一篇: